金融犯罪产品管理和战略总监 Tom Berkovitch | 2022 年 5 月 25 日
长期以来,制裁筛查一直是一个动态演进、日趋复杂的多维度治理难题。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潜在违规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财务与声誉损害后果,加之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确保制裁筛查与合规机制有效运行已成为银行和金融机构 (FI) 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因此,要成功实施制裁合规计划,仍面临多重挑战。
制裁措施历来是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 — 既是地缘政治工具,也是威慑手段。因此,主要经济体的外交政策一旦调整,其制裁措施往往会随之迅速变化,甚至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剧变。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必须能够灵活响应,敏捷应对变化。银行和金融机构 (FI) 必须严格遵守全球多个数据来源的监管要求,包括监视名单、制裁名单、特别指定国民 (SDN) 名单、政治公众人物 (PEP) 名单、负面舆情、内部名单以及"核准名单"等。此外,他们还必须掌握上述所有数据源的变化情况。这项任务异常繁重,常导致机构难以及时跟进,无法持续保持合规状态。
业务挑战同样会影响制裁计划的有效性。例如,远程金融活动和在线交易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要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对客户本人、关联方、交易相关方、资金往来及其实际受益人进行严密可靠的筛查,本就是项艰巨的任务,而不断变化的制裁形式更令这项工作复杂程度倍增。此外,传统系统存在数据不一致性问题,会引发匹配与筛查异常,导致误报率攀升,最终致使调查工作变得冗长而无效。因此,虽然制裁合规已被银行和金融机构列为重中之重,但症结在于:究竟该从何处切入?
确保制裁筛查机制有效运作,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可靠的反洗钱/反恐融资 (AML/CFT) 合规计划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实施有效、稳健的制裁筛查与控制措施时,这些机构往往面临多重障碍。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大关键挑战:
如果能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便有望克服因制裁筛查与管控不足所导致的高风险隐患。下面,我们将分步解析如何构建完善的制裁筛查机制。
尽管制裁筛查是银行及金融机构反洗钱/反恐融资合规计划的重要环节,但仍难以应对复杂的制裁环境。因此,银行需要通过需求缺口分析选择可扩展的筛查解决方案,以获得技术优势并确保监管合规。
理想的解决方案应当满足以下关键要求:精确匹配功能、消除冗余流程、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全生命周期筛查精度、缩短调查时间,优化调查质量、降低合规成本并提供无缝客户体验 — 同时确保监管合规。虽然全部满足这些要求看似理想化,但选择合适的创新和技术合作伙伴仍可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优化合规成本的同时,建立稳健的制裁筛查机制。
注:为免疑义,本网页所用以下术语专指以下含义: